成都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欢迎来到成都大学 welcome to CDU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21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07:1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都大学【成大简介】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是一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经过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学、文学、管理学为主,艺术学、理、经济学、法学、医学、教育学、农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城市型综合大学。
成都大学校名可追溯至1925年,著名教育家张澜创办并担任校长创办并担任校长的“国立成都大学”;1931年,并入“国立四川大学”(现四川大学);1961年,重建“成都大学”;1971年,并入“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1978年,学校建校之初为本科院校设置;1983年,因接受世界银行贷款,停办本科;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暂更名为“成都学院”,并保留“成都大学”校名。

【历史沿革】
   
蜀之有学,肇自文翁,蜀人尚文,千古成风,故而学者雅士,人才代出,蜀川儒风,名扬华夏。
近世以来,文运再兴,蜀地之学,荟萃成都,是故公元一九二六年四川首创新学,即以成都大学为名。不幸军阀政府,不念苍生,但求官方之箝制,无视学术之争鸣,强行兼并,三校混一,遂使蜀中首家现代学府,痛失其名,事在一九三一年夏。
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府于一九六一年重建成都大学,惜乎左倾泛滥,继以文革构灾,成大名校,再度湮灭。
所幸日月在天,真理不泯,拨乱反正,春回大地,金匮石室,再名成大,斯是一九七八年仲冬事也。
此后成大三易校址,始黉门街,历花圃路,终荷花池,皆因宇宙逼仄,有碍龙骧。
成都市人民政府高瞻远瞩,弘扬文教,顺应民心,造福乡梓,于公元一九九九年夏斥资数亿,置地千亩于成都东郊之十陵镇,遂成今日现代气派之新成大。成都学者于是终有所归,川人子弟于是书声日盛。
海阔天空,清风朗日,忆往昔,思来者,志士仁人,能无嘘欷。愿成都大学天长地久,愿蜀中文脉万古长存。
公元二〇〇三年孟秋记。
校名可追溯至1925年,著名教育家张澜创办并担任校长的“国立成都大学”;1931年,并入“国立四川大学”(现四川大学);1961年,重建“成都大学”;1971年,并入“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1978年,学校建校之初为本科院校设置;1983年,因接受世界银行贷款,停办本科;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暂更名为“成都学院”,并保留“成都大学”校名。2006年,成都市人民政府为统筹成都市教育资源,将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和成都卫生学校并入成都学院(成都大学)。2010年,原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并入成都大学。2013年,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整体划转成都大学。川抗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确定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工4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该所还具有独立评定正高级职称的评审权。此次合并对成都大学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大学尽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但一直没有获得独立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川抗所划转成都大学后,成大也就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建校之初校名为“成都大学”,2003年升格为本科,教育部将学校更名为“成都学院”,但是考虑到“成都大学”校名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且成都大学已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形象及“成都大学”校名对促进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成都市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成都市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教发函【2003】152号文件明确批示:成都大学校名保留且不被其他学校占用,条件具备后,再按照程序更名为成都大学。

【校园情况】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627亩,教学行政用房321219平方米,生均教育行政用房15.16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达17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建成千兆以太网的高速校园网络;学生宿舍169562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8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7372台,百名学生配备计算机台数34.8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9196台(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5671元。建制教学实验室34个,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开放实验室2个,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室5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6个,校外实习基地190个。现有专任教师总数1157人,正高职称教师129人,博士学位教师16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含后备人选)8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成都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进步奖和发明奖评审专家1人。 。

【实验项目】

   学校现设16个二级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1万人。学校拥有7个省部(厅)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承担的国家、省部(厅)等各级重大科研项目256项,横向合作项目283项,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和技术转化项目432项。获省市科研奖励38项,出版专著与教材362部。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1707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48篇。学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有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7门省级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11年,学校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成都成量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泰国等20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所院校开展长期合作。2010年,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成为省内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学校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开展了学历教育、师生交流互访等全面合作,与泰王国皇家吉拉达学校合作设立“诗琳通泰国语言文化课堂”等,为师生拓展国际化视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全国,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优秀工程师、教育专家、在全国具有影响的企业家、党政高级管理人员等。
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外软件实训基地3个,校内建有基础实验室和实习工厂9个、专业实验室11个、研究型实验室1个、研究所7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成都市数字动画原创中心、成都市动漫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市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以及成都市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中心、成都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成都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中心、成都市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均设在我校。学校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有《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文科爱好者》及《理科爱好者》。

【科研成果】

   近年来,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8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本科质量工程有关项目省级以上立项23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准成为第五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动画两个本科专业成功入选本科高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动画创作、畜产品加工学、出纳实务、英语视听说和学前教育学科学研究方法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我校生物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已先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 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博士生导师、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党政高级管理人员、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育专家以及医疗卫生战线的杰出人才。

【院系设置】
工业制造学院
School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城乡建设学院
School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生物产业学院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Industry
政治学院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School Of Tourism and Culture Industry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美术学院
School of Arts
艺术学院
School of Art
体育学院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医护学院
School of Medical Nursing
师范学院
School of Teachers
学前教育学院
Schoo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